走进古镇

名人轶事

发布日期:2019-04-24 浏览次数:1415

  淮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于相山南麓,发文明之滥觞,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有蹇叔、桓谭、嵇康、刘伶等先贤圣哲。

  刘弘(236年—306年),字和季,(《魏志·刘馥传》注引《晋阳秋》作“叔和”),官至车骑将军,魏扬州刺史刘馥的孙子,镇北将军刘靖的儿子。沛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北)人。曾任太子门大夫、率更令、太宰长史,升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领乌丸校尉。刘弘治理北方时,恩威并施,北方因此安宁,晋封为宣城公。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公元303年),刘弘出任南蛮校尉、荆州剌史,镇压义阳蛮张昌的-,加官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在州劝农耕,薄赋敛,任人才,有惠政。进拜侍中,东海王司马越奉迎惠帝,刘弘遣将护持。刘弘在荆州州治襄阳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朝廷追赠为新城郡公,尊谥新城元公。弘作有文集三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刘伶(约221~292) 字伯伦。晋沛国(今淮北市)人。魏末曾任建威将军。晋武帝时对策,申述“无为而治”之义被黜。司马氏擅权,伶纵酒放浪以示对黑暗统治的满及对礼法的 蔑视。党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锹相随,道:“死便埋我”。与阮籍、嵇康等合称“竹林七贤”。有《酒德颂》较革教员。另有诗《北芒客舍》等


  刘开渠(1904~1993),萧县坡里乡刘窑村人。幼年时期就有绘画爱好,上学前他就常用泥巴捏小动物。在读初小和高小期间,美术教师王子云见他天资聪慧,喜爱画画,求知欲强,有潜力,就千方百计帮助他,图画技法有了很大进步。民国9 年(1920 年),当他高小毕业时,王子云鼓励他去北京考美术专科学校,并为他在萧县教育部门借到一部分留外资金,应考榜列第四名。

  在北京的6 年里,他潜心研究中国画和水彩画。在几次联展和个人展上,他的画都以清新的笔调受到好评。毕业后,几经周折,才在南京大学找到了一个刻腊板差事,不久到杭州艺专当助教兼图书馆主任。民国17 年,经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推荐和资助赴法国留学,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专攻雕塑,成为我国去西方学习雕塑的第一人。“九·一八”事变后回国。

  民国22 年起,任教于国立杭州艺专,民国38 年出任杭州艺专校长,1951 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长,1959 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1990 年当选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他从教数十年,桃李满天下,造就了我国当代一大批卓有成就的雕塑家。

  在70 年的雕塑生涯中,他将西方的雕塑观念和技巧与中国的民族精神相融会,努力表现人民大众和中华民族杰出的人物形象,讴歌中国人民的革命业绩和英雄气概,创立了现代中国的写实风范,形成了朴素、洗炼、沉稳和重于内在生命表现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现代雕塑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如《“一·二八”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川军抗日英雄纪念碑》(即无名英雄纪念碑);浮雕《农工之家》、《胜利渡江解放全中国》等群像雕塑和《毛泽东主席像》、《周总理像》、《蔡元培像》、《鲁迅像》、《李劼人像》、《萧友梅纪念像》、《梅兰芳像》等,先后出版《刘开渠雕塑选集》、《中国古代雕塑集》、《刘开渠美术论文集》、《刘开渠雕塑集》等著作,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一代美术宗师。

  刘开渠是中国社会主义时代美术事业特别是雕塑事业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1952年他担任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和塑雕组组长。1982 年他相继担任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组长、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为我国城市雕塑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50 年以来,刘开渠先后当选为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华东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

  刘开渠是我国当代美术馆事业的奠基者和创业者。自1963 年起一直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收藏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主任。

  刘开渠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他曾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和参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93 年6 月25 日因病逝世。

  嵇康,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英俊潇洒,别人形容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史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药,竟被樵夫误以为仙人下凡,其风姿可窥一斑。

  嵇康喜爱音乐,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他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


  据刘籍《琴议》记载: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的。嵇康非常喜爱此曲,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与阮藉,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与司马氏相对抗,后被司马氏杀害,死时方四十岁。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许。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嵇康人缘极好,王戎说与他交往二十年,未见其有不好的脸色。因此留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一面,他的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对《广陵散》的喜爱便是他愤世嫉俗,桀傲不驯的性格的表现,而蔑视司马昭,进而遭致杀身之祸更是这种刚正不阿的显例。


  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春秋时秦国著名将领。

  人物经历

  大败晋军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在孟明视率领下,白乙丙与兄西乞术将兵袭郑,因遇郑商人弦高犒师,以郑有备,顺道灭滑(今河南偃师西南),归途过崤山,遭晋军伏击,被歼,三帅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白乙丙等知耻而后勇,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

  白乙丙后积功升为大夫,其后人以此为荣,遂有以其字为姓者,称白乙姓,为复姓。